战争岁月,他们英勇战斗、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历史功勋;和平年代,他们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用奉献和牺牲装点青春、续写辉煌、诠释忠诚、报效国家。
苏州有近22万退役军人,他们当中既有开国功勋,也有战斗英雄,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战士,是他们用热血和青春铸就了共和国的壮丽河山,也是他们在和平年代依然不忘军人本色。
“年轻的战友奉献了青春和生命,我活着,是一种福气,更是一种责任,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战友,才不枉此生。”这是苏州退役军人张凯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今年58岁的张凯,曾是27位战士的“老排长”,和战友们一起浴血老山、为国征战。在残酷的战争中,张凯的大腿、关节等多处受伤,成为了一名六级伤残军人。
从战场回来的那刻起,张凯就许下诺言,不能忘记那些牺牲和负伤的战友,要替他们照顾好家人。
转业归来后,30多年间,他先后先后资助伤残战友王斌等困难家属3人、困难战友11人,帮助解决生活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维权、住房翻建改建等方面的困难80多件。
2014年,他还发起成立“相城区困难参战退役老兵帮扶基金”,个人率先捐出17万元,其中7万元用于资助困难学生,10万元作为“困难参战退役老兵帮扶基金”的启动资金。
此后,每年,张凯都将自己的几万元残疾军人抚恤金捐给基金,通过各种方式呼吁社会各界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募捐行列,帮助更多困难老兵。
用一生践行一诺,用大爱行动彰显退役军人本色,这是张凯的真实写照,同样也是苏州退役军人杨建清的故事……
杨建清是老山前线上下来的一名普通战士。在一场战斗中,为了营救身负重伤的战友,战友杜兴山牺牲了。
面对战友母亲在书信中的殷殷期盼,杨建清回了第一封信:“允许我冒昧地叫您一声妈妈吧,兴山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兴山没有完成的任务,由我来完成,我就是您的儿子……”
从那封回信开始,杨建清就多了一个山东妈妈,远在山东的这个家,成了他一生的牵挂。
1986年,杨建清第一次来到山东妈妈家
退役后,回到太仓的杨建清经常千里迢迢到杜家,一进门什么都不说,撸起袖子就干活,逢年过节他都要给“山东双亲”寄钱。春节、中秋节,他撇下自己的父母,赶往山东陪着杜兴山的父母过节。婚后,他又带着妻子一起去看望杜母,妻子还被山东的严寒冻伤了脚。杜母看了心疼不已,叫他不要再来回跑了,杨建清则憨厚地笑笑,下一个节日照样跑来。
杨建清写给山东妈妈的50多封书信
30多年来,发生了很多事情,杨建清已从当年24岁的小伙子变成了50岁的中年人,但唯一没变的就是杨建清对杜家的好。
3年前,老人病危,杨建清专程去山东为老人送终,在采访中,杨建清说:“我终可无愧告慰我的战友。”
杨建清(右)和山东爸爸妈妈在招远家中留影。
用行动践行大爱之余,杨建清还积极做科研,他和他的团队历经8年苦心钻研、历尽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国内紧缺的纳米新材料,并申请多项国家专利。
杨建清说,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每每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时,全身上下都会充满斗志。
2012年杨建清被评为 “孝老爱亲中国好人”称号
为加强新时代困难退役军人军属关爱帮扶工作,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发起了“关爱困难退役军人”慈善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对苏州户籍的困难退役军人,困难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和其他困难优抚对象等,面临困难无法通过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予以妥善解决或通过现有保障制度保障后仍有较大困难的退役军人进行救助。
致敬退役军人,让英雄受尊,让我们用心关爱他们!